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1:31 点击次数:116
2024年1月,河南三门峡成功勘探出大型油田,揭示我国油气储备其实颇丰,只是先前尚未被发掘。
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庞大体量加剧了我们对石油资源的依赖,目前,国内70%的燃油消耗量需依靠进口来满足。
尽管中国已摆脱贫油国标签,但大油田的数量依然多多益善,因为我们深知能源储备的重要性。
【01】
中原地区迎来了首个大型油田的诞生,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该地区在石油资源勘探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为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河南三门峡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.07亿吨,经专家检测均为优质轻质油,足够供应数个省市使用数十年。
2023年,国家低质调查局于三门峡地区钻至2300米深处,发现高品质轻质油喷出,日自然喷油量达17.13吨。
三门峡地区新探明的大型油田,为中原50年来首例。尽管储量约1亿吨,颇为可观,但相较于全国燃油消耗,预计仅供使用两个月。
故而,中东产油国及俄罗斯乃我们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,每年燃油消耗需动用超3400亿美元外汇储备。
鉴于我国石油需求缺口大,我们一直致力于探寻更多大油田,以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。历史上,日本也曾试图在东北寻油,但最终未能成功。
1931年,日本因战争消耗被迫使用200多万吨人工石油。为何他们未能发现如大庆油田般的巨型油气田呢?这一疑问值得探讨。
日本作为全盘西化的岛国,迷信西方勘探石油法,认为石油多存于海洋生物栖息旧址,而中东远古时为海洋,故能产油。
日本深信美西方学说,将巨资投入近海勘探,却未能发现所期望的资源,最终一无所获。
日本因寻油无果而恼怒,讥讽中国为贫油国。随后,他们转而侵略东南亚,妄图在这些区域发现石油资源。
最终,日本未能实现开采大油田的梦想,一旦美国停止石油供应,日本随即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混乱之中。
美国人亦曾赴中国探寻石油,当时其石油勘探队在中国多地进行了探测,但遗憾的是,同样未能发现石油的存在。
随后,美国亦持与日本相同观点,面对美西方的嘲讽,中国老一辈劳动者不为所动。美日坚信海相生油理论,认为陆地不可能蕴藏大油田。
我国地质学家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理论,并据此最终探明了渤海湾油田、大庆油田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存在。
日本得知后懊悔不已,当初只专注于海洋开发,却忽视了内陆的一处大型油田,错失良机。
【02】
石油工业历经坎坷发展,其历程充满了辛酸与挑战,从艰难起步到逐步壮大,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,见证了行业的顽强成长。
海上亦蕴藏众多未开发油气田。海底生物亡故后多沉积于盆地,全球沉积盆地众多,但多数被海洋掩盖。
沙特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油田——萨法尼亚油田,其石油储量达75亿吨,天然气储量则为3171亿立方米。
沙特之所以极为富裕,是因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。尽管沙特国有公司已开采该油田近60年,但它仍蕴含巨大潜力,财富源源不断。
沙特对该油田的开采尚处于初级阶段,2022年刚开始采油。与一些老油田不同,其油气资源未枯竭,无需采用更激进的开采手段。
沙特公司的采油技术已趋成熟,拥有确保年产量稳定的方案,并能有效延长油田使用寿命,实现了高效与持久的双重保障。
相较于天生资源丰富的沙特阿拉伯,我国炼油历程颇为艰辛。北宋沈括虽早发现石油,但当时科技水平有限,无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。
工业革命后,西方列强因工业化迅速强盛,其工厂与汽车生产效率远超农业国。1907年,中国首现油井于延长,虽产量不高,却已能满足农业国需求。
建国后,中国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,同时对石油资源产生高度依赖。当时,国内唯一可供开采的油田是玉门油田。
此单薄油田难以满足新型工业国的持续需求。美西方不愿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,因此极力阻挠中国进口石油之路。
【03】
一代代石油工人不懈奋斗,他们的辛勤付出汇聚成显著的成果,展现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,确保了石油工业的稳步发展。
1952年,解放军第19军57师获重要指令,作为新中国首支石油勘探部队,他们即将装备一新,分赴各地开展石油勘探工作。
他们首赴大西北,石油师历经3年,在戈壁荒漠中奔波勘探,最终确认克拉玛依地区蕴藏油田。
1955年第6次石油勘探会议闭幕后,石油师顶风冒雪,顶着7级大风抵达克拉玛依。他们以干馍为食,硬地板为床,偶享热汤面便如同过年般喜悦。
石油工人昔日工作环境恶劣,常有人夜晚在被窝中哭泣,次日仍坚持工作。克拉玛依确有大油田,至1957年,国家首个五年计划圆满完成。
石油工业部门任务艰巨,进展缓慢,非因员工懈怠,实则工作环境极为艰苦,相比之下,其他部门均已顺利完成各自的任务量。
石油工业部总计1.1万人中,仅20余人具备地质学知识,而能操作钻井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,总数不足10人。
一五计划时,他们提升了玉门油田产量,并开发了克拉玛依大油田,还掌握了人造石油技术。但随家用汽车和工厂增多,石油仍供不应求。
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,石油工人持续奋斗,遍寻祖国各地。最终在松嫩平原探明大油田,大同镇的“松基三井”成功喷涌出大量原油。
随后,大同镇更名为大庆镇。在二五计划期间,大庆油田成为石油工人的杰出成就。1960年,该油田开发步入尾声,石油工业部派遣众多技术精英支援大庆。
石油师部队携手三万复员老兵共赴大庆,投身油田建设。大庆油田独特,为罕见砂岩油田,全球寥寥无几,石油工人面临无前例可循的挑战。
石油工业部凭借智慧与勇气探索前行,众多工人甘于奉献。三年后,大庆油田实现全国供油,1963年中国石油产量增至648万吨。
石油乃工业命脉,产量提升后,优质炼油设施应运而生。周总理欣然宣告,我国已摘掉贫油国帽子,成功实现石油自给。
此后30年间,中国崛起为产油大国,但工业能源需求无尽。1978年后,海洋石油开采被纳入规划,然而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尚显不足。
为加速开发海底石油,我们决定携手国际石油公司,他们贡献技术与设备,而我们则提供人力与资源,共谋发展。
1987年,渤海湾探明一3亿吨大油田,但国外石油公司勘探后摇头离去。后经了解,因该油田原油浓稠,国外公司尚无开采技术。
深海中的浓稠油因缺乏流动性且埋藏深,开采难度极大。面对外国技术的局限,我们凭借积累的开发经验,自主寻求解决方案。
石油工业部创新采用注水法开采稠油,成功破解开采难题。至1993年,我国石油工人已熟练掌握海洋石油开发技术。
随着条件逐渐成熟,中国石油开采业务迈向国际。同年,中海油成功投资美国阿科公司,从而获得了马六甲海峡32%的石油开采收益份额。
2013年,中海油斥资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,该公司持有美、加、英等多地的石油开采权益。
至今,中海油已掌握6万平方公里开采面积,涉足20余国。通过借鉴西方先进开采技术,我国已具备独立进行石油开采的能力。
石油的勘探、开采及提炼技术整套体系,吸引众多技术欠发达国家前来学习。然而,外国石油公司未领会“授人以渔,反伤自身”的古训。
回想过去,石油工人历经艰辛,铸就了现今的石油工业。那时开采条件极差,30人共处一室,生活起居全在一间房内解决。
甚至为了获取海底淤泥,不得不采用嘴吸的艰难方式。历经3个月,成功钻探出1600米深的井,标志着海上首个海底油气田的贯通。
国家能源局讲述能源故事:揭秘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如何应运而生,其成立背景与历程,展现了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坚实步伐。
新华网 那年今日回顾:“无论条件是否具备,都要勇往直前,缺乏条件时更要积极创造,确保任务完成!”
#百家说史迎新春#